●作者:蕾拉‧司利馬尼(Leïla Slimani)
●譯者:黃琪雯
●出版社:木馬文化
●出版日期:2017/11/01
【讀書心得】
我們都希望被愛,
不然,至少能被欣賞,
不然,至少能被畏懼,
不然,至少能被憎恨和鄙視。
我們希望能喚起別人的情緒,
不論什麼情緒都好。
面對空虛,靈魂會戰慄害怕,
並不計代價,迎向別人。
~~瑞典詩人 索德柏格
《溫柔之歌》低吟的是一曲哀傷沉重的社會輓歌!
在作家蕾拉・司利馬尼細緻刻劃的筆下,講述一個保姆殺死她照顧兩個孩子的故事。在小說一開始,映入讀者眼簾的畫面就是命案現場,明白揭示殺嬰者的身份就是保母路易絲,破題倒敘的手法 讓讀者一開始就知道犯人是誰,顯見作者期待讀者著重的是小說的過程而非結果。
整部小說的關鍵主要圍繞在兩位女性,首先上場的是厭倦家庭主婦生活的米麗安,她覺得一對子女桎梏了自己的生活,因為無止盡封閉形同繭居的日子,啃噬了年輕時的理想和抱負,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得以到同學的法律事務所工作,因而找來了保母路易絲代替她幫忙照顧家庭。
在眾人眼中宛如仙女般的路易絲,讓原本紊亂不堪的家有了秩序,也讓兩個難纏的孩子一一順服,但諷刺的是路易絲自己的家卻支離破碎,充滿爭吵、暴力與貧窮,唯一的女兒也離家出走,路易絲遊走在幸福的假象和空虛的現實邊緣,當在雇主家工作的時候,她享受被需要的快感,不但恰如其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甚至給予的更多。但回到自己的房子裡,卻像幽靈般陷入被拋棄的孤獨感,除了必須忍受寂寞的痛苦,還要面對舉債度日的艱難。
因此路易絲開始試圖想要抓住幸福的瞬間,幻想能成為這個家一個永遠不會缺席的角色。但雇主米麗安夫婦並不希望保母涉入她們的生活太深,尤其在相處的過程中,慢慢察覺到路易絲性格上的缺點,以致僱主與保母之間看似完美的關係慢慢出現裂痕。最後當路易絲眼看著雇主的家庭漸漸走向繁華,卻愈來愈清楚自己的存在只是這個家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,局外人的身分是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,對未來徹底絕望的她,掉入了無法自拔的萬惡深淵,親手摧毀了這一手溫柔呵護的幸福堡壘!
《溫柔之歌》故事讀來令人覺得既辛酸也很沉痛,尤其米雪兒讀到米麗安在家帶孩子所面對的心理掙扎和困境,真是心有戚戚焉,曾經我也有過那種近乎與世隔絕的日子,剛生大寶時,搬到異鄉,遠離熟悉的台北生活圈,沒有親朋好友的支援,整個人淹沒在尿布、奶瓶和嬰兒的啼哭聲中不可自拔,而繁瑣無止盡的家務也讓人身心俱疲,尤其看著身邊的人都在往前走,而自己只能停在這裡,原地踏步,心裡更有著害怕與社會脫節、被孤立的不安。
「母親」這個角色,常常被賦予高度的期待,身為現代女性,在理想與家庭之間,究竟該如何取捨?全職媽媽的焦慮不僅是照護孩子,更多的是逐漸在生活裡消逝的自我。如同書中描敘米麗安在超市偷聽別人談話、偷竊的行為,更凸顯出她生活空虛乏味的淒涼與悲哀!即便後來如願當了職業婦女,但內心對家庭和小孩依然感到自責愧疚,尤其在孩子生病或發生意外的時候,一句「未盡母職」的責難就是難以擺脫的十字架!社會長期以來對於性別偏見與傳統體制的刻板印象,讓女人在維持工作與家庭間的平衡變得益發困難。
「保母」扮演著居家母職代理人的角色,也是現代雙薪家庭主要倚賴的對象,但這個在我們生活中自認為非常熟悉的人,你對她的了解有多少?如同書中的僱主米麗安所言:「我們看著她,卻看不見她,她是親密卻不曾熟悉的存在。」保母對僱主的生活瞭如指掌,但米麗安夫婦從來沒有真正去了解路易絲這個人!外表看似溫柔的保母內心的人格其實是扭曲變形的,因為她的過去貧窮、黑暗,是社會底層的邊緣人,但從來沒有人真正在乎。試問?我們如何接受一個連自己都沒有真正認識的人.去照顧我們的孩子?!
而為什麼曾經被視為仙女般的人會變成一個殺人魔鬼?
保母殺人只是結果的表象,小說中描述日常細微的部分才是問題之癥結。
米麗安夫婦與保母的關係原本應該是相互依存的,但主僕尊卑的矛盾和對金錢價值觀的差異,讓米麗安夫婦無法同理心為路易絲著想,甚至忽略了保母也是人,也會生病這件事!從一件遺失的背心,就能明白雙方價值觀的差距,對雇主而言,不見的衣服再花錢買就有了,何須費心尋找,但看在保母眼裡,就是一種隨便的浪費行為,小說中最後的 雞骨架事件就是壓垮主僕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,此時路易絲已經被排拒、羞辱的傷痛和階級不平等引發的深刻張力所撕裂,憤恨的熊熊烈火在路易絲心底一發不可收拾!
《溫柔之歌》處理的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,作者爬梳了世代以來的多層糾結,透過冷靜洗鍊的文字,帶領讀者去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例如主僕、婆媳間的角力和親子教養問題等,小說中有很多道理和經歷是可以穿透現實的,如同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言:「各種不幸的原因,一部分是在社會結構中,一部分是在個人的心中。」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辦法溝通,當矛盾對立衝突產生的時候,類似的悲劇還是會繼續發生。
【書籍簡介】
榮獲2016龔固爾文學大獎 衝擊人心之作!
保母殺嬰,揭露家庭階級之惡!
取材自真實社會案件,法國近年最引發話題的得獎作品。
法國讀者票選年度最受歡迎作家
原著小說即將搬上大銀幕
「為什麼我們僱請別人來照顧孩子,卻又害怕她取代我們的位子?」
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,為了成就丈夫的事業,有五年的時間都在家裡全職照顧孩子。當第二個小孩出生後,她再也不想受孩子束縛,她想要走出家庭,重新回到律師的行業。於是在千挑百選下,她決定把孩子交給一位值得信任的保母。但漸漸地,她卻發現這個保母已跨越份際,全面掌控她與孩子的關係……
「我不想要再度成為過客,我想要永遠留在這個家庭!」
她的過去不為人知,是所有僱主眼中最完美的保母;不僅深懂孩子的心,也因為燒得一手好菜、負擔起所有的家事而深受僱主喜歡。然而,在受僱於這麼多個家庭之後,這是她第一次想要有個家——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……
五月的一個下午,巴黎一幢公寓發生保母殺人事件。現場只剩兩個已然失去生命的孩子,和一個自殺而失血過多、陷入昏迷的保母。沒有人知道,那個下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而這個關愛著孩子且深受他們喜愛的保母,又為何親手結束孩子的生命?
這是摩洛哥作家蕾拉・司利馬尼取材自紐約曼哈頓真實社會案件所寫成的驚人之作。她以一種理性的筆調,帶引讀者從案發時刻回溯到最初:一對急欲找到保母的年輕夫妻,與他們的理想保母相識的那一刻——逐一揭開在這悲劇之後層層疊疊、秘而不宣的人生困境。然而,那也是我們時時刻刻在為之拚搏的處境。
【作者介紹】
蕾拉・司利馬尼(Leïla Slimani, 1981~)
出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,父親是銀行家,母親是醫生,家境寬裕。
1999年,她遠赴巴黎求學。從巴黎政治學院(Sciences Po)畢業後,在一本名為《青年非洲》(Jeune Afrique)的雜誌擔任記者工作,負責北非版塊。隨後,她走入婚姻,於2011年生子。
2012年,她辭職專心寫作。她的處女作《食人魔的花園》(Dans le jardin de l'ogre)塑造了一位當代包法利夫人,身為記者卻無心工作,身為妻子和母親卻深陷性癮無法自拔。該書於2014年一出版便廣受好評,而2016年獲得龔固爾獎的作品《溫柔之歌》是她的第二部小說。
★最後感謝金石堂和木馬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919476518314482/?active_tab=about
在變調的《溫柔之歌》中,我聽到許多關於社會議題的弦外之音,
無論我們身在何處,願我們彼此傾聽、理解、包容和我們不一樣的對方。
★參加《BloggerAds閱讀推薦心得分享》
<script src="//js1.bloggerads.net/p_imprscript.aspx?bid=20161122000004&pid=7072&ppid=1&cnt=n" async></script><img src="//js1.bloggerads.net/p_impr.aspx?bid=20161122000004&pid=7072&ppid=1" />